您当前的位置:好美女人网资讯正文

较真丨糖的损害甚于吸烟召唤控糖非要用制作惊惧的方法吗

2019-11-19 18:18:56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卢泓钢0469浏览次数:8870  

较真要点:

  • 1近来,网络上出现了一篇论述“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”的文章,这篇文章中的论据,都站不住脚。比如文章中提到的“糖对人健康影响”的实验,实验过程严重缺乏科学性,完全不能说明问题。
  • 2倡议控糖是对的,但不要制造恐慌。在健康与愉悦之间,我们应该进行权衡——目前的共识是:把“游离糖”的摄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内,最好是不超过25克。这里的50克和25克,并不是“安全限”,而是一个推荐的“控制标准”——大家可以将其作为“控糖”的努力目标。所谓的“游离糖”,是指会被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增加血糖的糖,比如白砂糖、冰糖、红糖、蜂蜜、糖浆、果糖、葡萄糖、果汁等等。

查证者:云无心|食品工程博士

近来,朋友圈里出现了一篇《食品黑幕: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!看了这些,你还敢吃甜食?》的文章,吸引了无数眼球。

“吃糖过多不利健康”的科学证据越来越多,各国卫生管理和权威学术机构也纷纷采取行动,提倡“控糖”。比如在中国,“减糖”与“减盐、减油”一起,构成了健康饮食的“三减”原则。

不过,“吃糖过多不利健康”并不意味着糖就是毒品。糖,毕竟是人体的营养成分——它对于健康的危害,源于“过多摄入”,而不是因为它“有毒”。

一、世卫组织的统计并不能说明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

关于“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”的说法,文中给出的来源是:

首先,电影中的台词完全不能作为依据,所以作者也说“有待考证”。

其次,所谓“世卫组织曾经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,得出结论: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”,也有待于考证。世卫组织以及其他机构会做死亡原因的统计,列出“与XX因素有关的死亡”。在很多类似的统计中,确实有“与营养不良有关的死亡人数多于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”“与糖有关的死亡人数,多于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”这样的结论。

但这跟“糖的危害,甚于吸烟”并不是一回事。

一个人生病或者年老去世了,要把死亡原因归结于某一个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很困难的。很多情况下,甚至有相当的主观性。比如,吸烟大幅增加肺癌风险,那么一个吸烟而且因为肺癌去世的人,死亡原因就可能被归为“吸烟”;而“吃糖过多”,可能增加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等疾病的风险,那么一个喜欢吃糖的肥胖者/糖尿病人/心血管病人去世了,是否就可以归为“吃糖导致的死亡”呢?

更重要的是,死亡人数还跟人群基数有关。人群中只有一部分人吸烟,而吃糖的人数则要多得多。即便不考虑死亡归因是否准确,用死亡人数来衡量危害大小,显然也是不合理的。比方说,与吸毒有关的死亡人数显然远远少于与吸烟有关的,能说“吸烟的危害大于吸毒”么?再举个极端的例子,汽车相撞导致的死亡人数,会远远多于飞机失事导致的死亡人数,能说“汽车相撞比飞机失事更危险”吗?

二、澳大利亚导演的自我小白鼠实验,严重缺乏科学性,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糖对人健康的影响

文中介绍了一位澳大利亚导演的实验——“为了弄明白糖对人健康的影响,把自己当小白鼠做试验,连续60天,每天吃40勺(约160g)糖,这40勺糖全部都来自果酱、果汁、早餐奶、低脂酸奶这些公认的健康食品”。同时,他保持了之前的总热量摄入和运动量。结果是,他的身体的确发生了剧烈变化——“体重猛增17斤,腰围暴涨10cm,患上了脂肪肝,血液中脂肪的含量从健康的0.08涨到1.5,心脑血管病风险飙高。”

这个实验结果很惊人,不过从科学证据的角度来说,一个样本的实验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太多,并没有什么说服力。尤其是,他每天吃160克糖而又保持了之前的热量,意味着其他的营养成分会显著减少。也就是说,他只是保持了“热量一样”,但营养组成其实是完全不同的。果汁、果浆,也不是“健康食品”。他所发生的健康变化,并不仅仅是糖增加,还有其他营养成分缺乏的贡献。按照探究实验经常采用的控制变量法,如果想要探究,单一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,必须要保证其他变量一致。而该实验明显不符合要求。

更重要的是,每天吃160克糖,已经完全超越了正常范围。“过量的糖”对身体的影响,难道能够代表糖对身体的影响?要知道,把糖160克糖换成“健康”的蛋白质或膳食纤维,也同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
三、倡议控糖是对的,但不要制造恐慌

糖是人体能够最快转化为能量的营养成分,对于迅速补充体力很有效。对于低血糖人群来说,糖是迅速补充血糖的“救命药”。此外,甜味是人类与生俱来喜欢的味道。尝到甜味之后,大脑会分泌多巴胺,让我们感到愉悦。而愉悦,也是饮食的重要功能之一。

当然,吃糖过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健康隐患。

在健康与愉悦之间,我们有必要进行权衡——目前的共识是:把“游离糖”的摄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内,最好是不超过25克。这里的50克和25克,并不是“安全限”,而是一个推荐的“控制标准”——你们可以将其作为“控糖”的努力目标。

所谓的“游离糖”,是指会被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增加血糖的糖,比如白砂糖、冰糖、红糖、蜂蜜、糖浆、果糖、葡萄糖、果汁等等。

本文编辑:杨小慢

想了解更多关于糖的内容?微信搜索“较真辟谣神器”小程序,点击“问答”进行提问,较真妹等你哦~

版权声明: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禁止媒体转载。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猜您喜欢